剧情介绍

  “柏林学派"德国新锐女导演玛丽亚·施佩特2007年的作品。
  今年 ,她的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班组》荣获了2021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奖银熊奖,获得了影迷的大面积关注,这部独树一帜的影片不仅是主竞赛单元唯一的一部纪录片,也是长度最长的一部,时长217分钟,是从200多小时的庞大素材中剪辑出来的。
  她的影片不乏对德国新移民的关注,而早在2007年的这部影片《麦当娜》中,其实就已经在关注这个话题,当然,《麦当娜》并不是纪录片,但同样很写实,描述了一个叫丽塔的德国女子,她从不承认自己的母亲。丽塔生育了六个孩子,并迫使母亲担任孙子孙女的母亲,糟了,怎么这么像前几天那个韩国的离奇故事?当然,这是文艺片,没那么多离奇情节。
  这部影片完全站在女性的视角来探讨德国社会话题。故事的开始,作为年轻的德国母亲,丽塔带着一个小婴儿独自去美国寻找生父,但生父早已有了自己的家人,并不想这个陌生人闯入,于是丽塔的美梦破碎。
  当故事转移到德国后,气氛变得更加阴沉,丽塔和母亲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大。丽塔的好几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父亲,她把这些孩子丢在母亲的家里,以便她可以和朋友出去。电影对人性心理的刻画太准了,似乎更想表明丽塔与她周围的世界脱节,而不是探究其背后的可能原因。这时,一位美国黑人士兵走入她的生活,并且容纳了丽塔和她的孩子们。
  在影片视觉呈现上,导演有意识地选择了单调和灰色,半纪录片式的方式,随着故事的进展,巧妙地为丽塔的新公寓装满了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更多的色彩体现。总体而言,这个女导演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柏林学派(德语:Berliner Schule)(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则用了“新新浪潮”(nouvelle nouvelle vague)这个词形容这些与众不同的德国青年导演作品)是指于19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萌发的一个新的电影运动,被用来统称一系列在国外(尤其是法国)受到影评推崇的德国电影。柏林学派并没有明确的电影风格或规范,但是许多电影作品处理了人际与社会关系,并以含蓄的人物、情绪或场景的手法来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乱耳飞舞字幕组

评论:

  • 礼恨桃 4小时前 :

    72/100。有些许地方证明了导演并不只是想简单地叙述一个家庭成员间互相和解的故事而已,比如徐帆的角色怒斥电视节目明星和导演以及支持女儿做自己的选择,又比如张歆艺出现的所有和徐帆一起乐观抗癌的情节,都让这个故事不至于掉入空洞抒发情感的境地。但是就如同《妈妈的神奇小子》一样,本片还是不可避免地进行了让人不太看得下去的煽情,但似乎做的更接近现实、更隐忍克制、更可以被人接受些。

  • 银绮南 4小时前 :

    生活中不乏这样拥有很强“控制欲”的“妈妈们”,希望子女在人生的旅途中少走错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爱给家人,却经常被恶语相向,被忽略自己的苦。记得所有人的不易,却偏偏忘记了自己才是最不易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妈妈是第一位老师。片中那个不想被妈妈束缚的女孩,其实内心还是离不开妈妈的爱。弥留之际的妈妈教会她“不要把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做自己想做的,不虚度枉度人生,这可能就是做妈妈走前最想看到的。

  • 褚自怡 6小时前 :

    片中她也说,自己苦了一辈子。好难过。因为,这可能是大多数女性/妈妈的人生

  • 独安翔 0小时前 :

    看的时候一直在憋眼泪,最后还是没憋住。大概因为“妈妈”是所有人的软肋,轻易就能被攻陷。

  • 珊静 1小时前 :

    母亲的角色是个典型的中国女性,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甘当“扶弟魔”,岳母老年痴呆,丈夫懦弱胆小,女儿叛逆,生活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不幸和难熬,她却嫁到这个家三十年,为了生孩子放弃了去南极科考的机会,为了家庭耽搁了癌症的发现和治疗。这个人物设定跟《我的姐姐》中的朱媛媛的角色太像了,人物弧光感人。

  • 曹英毅 1小时前 :

    将观众的泪点拿捏的死死的。这类题材,尽管知道会讲什么,但还是会哭,而且是无数次的哭。不像李焕英结尾的催泪弹,本片从头到尾都在撒泪弹,尽管煽情的嫌疑很重,但她是讲我们的母亲啊,生活化的细节无比真实,台词动人,看着看着就哭了。对于母亲与孩子关系的探讨,小时候我们依赖她,长大了我们想逃离她,尽管知道她永远是为了我们好,可我们还是会烦,我们觉得自己没用,觉得自己达不到她的期望,觉得她太被她管而没有隐私,每次与她争吵后我们会生气,会难受,然后会后悔,但我们总是放不下脸去道歉,总是暗地告诉自己不要再对她发脾气,可我们总会这样。好好珍惜我们的母亲吧,如果能重来,我希望她能为自己而活,而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多陪陪她了。

  • 袁清晖 5小时前 :

    第3455-记录妈去世前的几个月,大多数人会经历的时刻。正常素材,正常表达,没有惊喜,也没大过错,前一半有点松。

  • 豆清秋 4小时前 :

    徐帆演的妈妈太过了,全程慈眉善目谆谆教诲,没有情绪,不够生活化,不像来自烟火市井里的妈妈。中国女性的现状,一辈子都在为家庭操持,包括伏地魔。

  • 磨和悌 0小时前 :

    #记忆中的完美母亲

  • 浑舒兰 4小时前 :

    片中她也说,自己苦了一辈子。好难过。因为,这可能是大多数女性/妈妈的人生

  • 苑忆彤 9小时前 :

    我也有隐私啊。

  • 闻白雪 6小时前 :

    不过,一切都因为"妈妈没有时间了"而消解

  • 茂如曼 9小时前 :

    比预想中要好处不少,每一个角色都奉献出了精彩的表演,徐帆的温柔的母亲,张婧仪的叛逆小孩,还有许亚军的沉默寡言的父亲,就算是张歆艺饰演的豪爽的川妹子都算得上是立住了形象。有一些能够戳中人的地方,张婧仪的崩溃,许亚军的愧疚,张歆艺的积极,以及徐帆的鼓励。但让人失望的是每一个戳中的地方就好似是精心的安排缺乏了情绪自然而然的迸发。场景设计算得上是演绎到了许多家庭的缩影但是幻灯片式的点到为止失去了很多可以深刻的描述,反倒是戛然而止让人不太舒适。真心希望每一个家庭都不必用绑架的方式去表达爱意.......

  • 琳心 3小时前 :

    生活中不乏这样拥有很强“控制欲”的“妈妈们”,希望子女在人生的旅途中少走错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爱给家人,却经常被恶语相向,被忽略自己的苦。记得所有人的不易,却偏偏忘记了自己才是最不易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妈妈是第一位老师。片中那个不想被妈妈束缚的女孩,其实内心还是离不开妈妈的爱。弥留之际的妈妈教会她“不要把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做自己想做的,不虚度枉度人生,这可能就是做妈妈走前最想看到的。

  • 梦岚 4小时前 :

    影片其实并不接地气,在生活里我们还会有更大的麻烦,买不了靶向药找不到好大夫还有不那么和谐的家庭,但是季妈妈实在太真实了。最喜欢妈妈在演播厅为女儿出头的那一幕,“希望你不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物质和庸俗,你是妈妈永远的第一选择。”而作为子女,也希望大家永远记得,何时开始对妈妈好都不晚,只要她还活着。不要让她心寒,她曾经也是个需要人保护的小女生。

  • 水问风 7小时前 :

    关于我妈的一切,至少我和我妈是主要线索,但里面支线太多,导致主次不分明,和病友的故事和弟弟的故事都缺少了女儿视角

  • 轩逸 5小时前 :

    太恶心了,从这片开始徐帆说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就明显感觉要凉,这种“小女人”的声音和说话方式怎么可能适合出演这样的一个母亲角色,直接导致全程我完全不能入戏和共情,再加上里面的人可以说没有一个是正常的,什么自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就直接去当小三的女儿,不知道嚣张什么的弟弟,宛如机器人一般的丈夫等。真的太狗血、太恶心了,妈的,看完居然能让我“骂娘”,这片子也是牛逼。

  • 雯香 9小时前 :

    其实徐帆是有水平处理悲剧题材的,但无奈个人特质太明显了,能力又没有驾驭住自己的特质。电影看了半个小时,我还在想徐帆明年金鸡估计又要陪跑,看了一个小时,心想这要是能提名才是大问题。一个中学教师,一个被生活磨练了几十年的女人,是否还会在生活中像幼儿园老师一样说话?拿腔拿调的以为马上大戏要开场了,说真的真的不合适,自己不尴尬观众可是尴尬的脚趾扣地。艺术源于生活,演员的表演也要贴近实际,想当然的演法不仅不让人共鸣反而苦笑。

  • 菡阳 7小时前 :

    「关于我妈的一切」20210910

  • 祁衡屿 1小时前 :

    三星半。但是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的好催泪,尤其是徐帆的演技,太像那么回事儿了,明明是老生常谈,但她的演技四两拨千斤的炸人的泪,我只是无意看了看,结果哭傻了,赶上今天北京第一场雪,谢谢世界还有这样的好演员。ps:这世间就有这样的妈妈,不要拿女性价值观评价一个女人在时代背景下的选择,你可以说时代,但不要说母爱,你没有见过,不证明这样的女性不存在。也不证明这样女性的存在,就是白活了。播种过爱的人,从不是错的和傻的、更不可能是无知驱使的。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