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世间万物各有大小。仰望浩瀚星空,地球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于虫蚁,人类又如同巨人,遮天蔽日。宇宙是如何决定一切事物的大小的?万物的大小是否重要?本片带着这些问题,大开脑洞,进行了一系列无法实际操作的思维实验:在木星那么大的地球上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如果变成巨人,或者是蚂蚁一 样大又会有什么变化?还有我们习以为常的太阳,把它放大或缩小一些对我们将产生什么影响?在两期节目中,我们将把这些天马行空的幻想用科学手法进行模拟,用科学的分析解释万物大小的重要之处,极具趣味性。

评论:

  • 洁丽 1小时前 :

    唯美摄影抒情镜头很泰伦斯·马力克!纪实化叙事镜头很贾樟柯!叙事玩不转的导演,就算摄影抒情玩出花来,电影依旧没戏。讲好故事的电影才是主流,说未来能超越安叔的简直是丧心病狂!

  • 池筠心 5小时前 :

    【2.5】世界与自然自有其能量蕴生,赵婷能捕捉到那些Magic Hour并加以调和入巡视众生的目光里,自然证明她还是敏锐的,却和内容并不紧密。全片着力均匀,因而缺乏深入和关键一击,始终诉说着陈词滥调。现在已经没有兴趣再肯定这般的电影了。

  • 琬彩 5小时前 :

    三星给科恩嫂。一星给导演。演技带动情绪能力太强,即便故事本身的社会问题无法让我共鸣,所渗透的苦也是我最想绕开的那一款,但导演用镜头,配乐和科恩嫂让我感受到了力量。

  • 鸿礼 2小时前 :

    美是美的,喜欢是喜欢的,但是因为Into Wild是我2000年以后最喜欢的一部相似题材所以先入为主的感受没有办法被超越……相比于Into the wild的爆裂和粗犷,赵婷把女性柔美细腻而东方的视角揉入了西部和骑士精神的世界观里,这一点可贵。只是相比于前者那种激烈的反社会反体制反消费主义反普世价值观、然后最后以一种爆裂的方式收尾阐释亲密与疏离,这个故事显得有点高开低走,从底层和冷峻色彩的社会议题,压缩成了一种类似戒酒会NGO的群像,心灵救赎与自我过去和解的方式,落点成为了中产lifestyle的宣讲……空间和立意被压缩了,剩下的只有情绪,且ost远没有into the wild那么优秀……so…不过作为全能选手的处女作已经很赞了,期待后续作品

  • 枫雅 5小时前 :

    在游荡者这个题材里拍得算差的吧。无论是趣味性还是批判性,都不能和《拾穗者》相比啊。无论是表演还是镜头都完全脱离了这个题材所应该有的现实感。只是人与人的分别那几场戏稍微有点触动。(我还蛮喜欢这个女主的,但她应该凭其它电影拿奖)前几天有个美国新闻,说洛杉矶市区为了搞奥斯卡庆典,驱离了那里的无家可归者,这个讽刺新闻还挺配这个电影的。

  • 梓强 6小时前 :

    一星半不入,“叙事”这件事总是知易行难......

  • 英梦凡 1小时前 :

    感恩这是开启2021的第1部电影。配乐有时很贴合,有些时候有点满。和前作《骑士》一脉相承的摄影太棒了,如麦克多蒙德所说“摄影机注视我的脸,像是在看一座国家公园”。轻描淡写下大象无形,无依者晚年困境,充满哀伤和温情。无论前路何方,nomad不讲最后的告别,只说see you down the road。

  • 梅碧 4小时前 :

    不能否认的是比前作要成熟太多,这个层面真的羡慕“人家的创作环境”,但必须承认的是,没那么喜欢就是没那么喜欢,这个题材可以拍得更好看的。黑亚马逊毫不手软哈哈

  • 蔡问风 5小时前 :

    当物质匮乏,情感找到归途,精神开始幽微动人。

  • 裘清雅 5小时前 :

    人不至于绝望到死,因为有条退路,还可以去开RV,我说我想隐居,但却有不得不停留在一处生活下去的理由,我要和世界告别似乎还有些远,也许偶尔随处游牧随波逐流断了线迷了路失了方向,但有些人生活早已成了黑洞,吸走了一切光和热,他们不得不上路,心静自然凉。赵婷让国人知道,我们不缺好导演,缺的是宽容的环境。出字幕前最后一段旋律莫名让我想起了《在人间》:会有柏林墙出不去,一生与苦难做邻居,伟大时光已夺走你什么,在人间有谁活着不像是一茬炼狱,我不哭我已经没有尊严能放弃。

  • 鞠湛霞 6小时前 :

    劳作,风野,感怀,生的尊严,选择的自由,这些为人的本质,或者说earthship,终要比商业化的暴力冲突和冷嘲热讽的小聪明恒久。这个赵姓姑娘的距离这么远又这么近,你不想太骄傲,也不能太警惕,更不能妒恨,因为她所代表的希望和传递的关怀属于每个人,从作茧自缚的民族狂热者到一心想拿绿卡的文科留学生。只是我们的语言里,敏感依然有贬义,empathy还没有对等的词汇。

  • 起铭 3小时前 :

    赵婷有自己的一套漂泊式的电影语言,像很多美国年轻导演一样,对于底层人和无所依靠的漂泊之旅有着自己的的讲述方式。但赵婷在不羁的游走之间,内心却是传统的温柔,人与人之间,以及更宏观的生与死上将新一代美式的“在路上”重新演绎。有凯丽雷查德的类似的感觉,可能这是敏感且温柔的女导演共同的视觉,她们跟随的是某段时间的路程,从故事的角度来说可能比较平静和无奇,但是从主角个人的视角出发,时间中流溢的情感内核却拥有动人至深的力量,会让人反复品味那些孤独的时刻以及在路上的漂泊。虽然赵婷是大陆出生,但后期的身份更多是基于美式生存的环境出发的,这是个人对文化选择的热爱罢了,处于私心我肯定是想看赵婷可以拍中国题材的一些电影,但这是自私的想法,尊敬所有文化的意义,也尊敬每一个人对文化自由选择热爱的权利。期待赵婷的商业片

  • 泽禧 3小时前 :

    感觉就像公路上的减速带,看这部片子,你不得不减速,握紧方向盘,小心驾驶,才能往前走。我也想与他们在路上见,可惜我还有责任在身。但愿有一天……

  • 曹绿兰 0小时前 :

    很喜欢斯万基的故事。整体平得让人流泪,生活的疼痛根本无需刻意再去制造什么雪上加霜的冲突和意外,所有伤痕就那样无声无息地刻在身体上,人无所依,但是情感终究有所附丽。个体视角是对于丧失之痛的疗愈,群体视角是对于消费社会的反抗,“在路上“看似洒脱,其实还是夹杂了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片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拍了他们不愿意拍的东西。(先看了一遍,大银幕“无依”之感应该会有很好的体验,期待引进。)

  • 泽振 2小时前 :

    不是没有家人爱她,不是没有朋友爱她,也不是无拘无束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让她向往,而是心中挚爱消失于这个世界之后她的心无处安放,于是只好被迫上路。。苍凉,孤寂,倔强,无力,忧伤从公路的此端向远处飘散。。。赵婷把人物的内心状态描绘的很好,故事开头似乎就给了人答案,故事中间却又似乎给人一点悬疑,最终故事缘由揭开的时候,那种浓烈的伤感情绪充满了整个屏幕,让观众不禁深深陷入进去。

  • 辰翱 2小时前 :

    抽烟、清洁、拉撒、裸泳:持续全片的琐碎画面拼凑起一位怀念亡夫的倔强中年女性的流浪人生。感觉就是结合了麦姨各种硬气姿态和美国山区风光的大型MV(还真的literally有生命之树啊),全程仓促地从一个片段跳到下一个片段,没有积蓄,无法共情。回妹妹家和去相好家的两段很无力,因为Fern的态度明摆在那里,最终的选择毫无悬念。从《骑士》到这部,我觉得赵婷退了一大步。

  • 滕思溪 6小时前 :

    这不是《海边的曼彻斯特》里丧偶后的生活孤独,也不是《德州巴黎》中要逃离社会的心灵孤独。这种一种最接近灵魂本质,人类在这个自然宇宙中孤独,是一种不存在任何社会符号,不能用任何语言文字所形容的永恒的孤独。女性天生比男生更接近自然,这才是女性电影人最具感染力的影像传递力量。她和李安没有可比性,而是在泰伦斯马利克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配乐差强人意,影像风格略显跳跃,但比起骑士已经是个很大的飞跃。)

  • 阿蕴和 3小时前 :

    稍显不足的还是零碎的情节,为了表达路上再见的主题,主要人物都至少要前后出现两次,这就让电影难免有点走马观花,其实一些不必要的支线可以删一删,主要人物也会更加立体生动些,女主的心理曲线也会更加清晰

  • 阿蕴和 0小时前 :

    在手机上看上半部时,朋友仍在与病魔抗争。换到电脑上重看上半部时,她已不能看手机,点滴消息通过她的家人获知,想知道,又不敢多问,只盼她突然回消息,得意洋洋讲她如何度过难关。昨夜因获奖消息看完下半部,她已不在人世数日。这样的事经历过,每一次过了激烈的伤痛期都会陷入大惑不解:万事万物都在,一个大活人怎么就没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虚空,不知道要何以为依,何以能为依?片末致敬不得不上路的人们。情绪最低落时,会想有路可上、能上,好令人羡慕。

  • 雅雨 7小时前 :

    房车是船舶,房子是陆地,在海面漂泊经久,已不能在陆地安睡。于路上修行,在人间流浪。不是抛弃一切上路,而是带上一切前行,父亲送的盘子,丈夫留的照片,车里装着岩石中间的那一点空气,赖以维生。见过悬崖百燕纷飞的盛景,念过与你白头不朽的诗篇,纵使生活在没有他的世界,只要在路上就不会诀别。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