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倩梦 7小时前 :

    每况愈下系列,希望此为系列最差,以后质量能上来,就是艺考学生的应试作品。

  • 伦笑槐 8小时前 :

    我和我的xx系列第三期了吧?一次比一次强硬煽情,《乘风》最垃圾,《诗》其次,《鸭先知》最好。以后别来这种拼盘的电影了,小短篇故事比中长篇电影难多了!

  • 巴宏伟 7小时前 :

    前三个都还行,第四个比较无趣。另外就是每个故事的收尾都有点儿拖拉。

  • 南茂德 0小时前 :

    章子怡给了最大的惊喜。一开始会觉得诗这个意象对于这个故事来说像是浮在表面雕花,中间一些部分也有些过于煽情,但结尾父母念诗,父母子女的情感、个人理想、民族责任直至生死思考,却成了令人震撼的升华。章子怡的部分应该放在最后一个,之后接的徐峥的故事太弱了,除了讲清楚了一个投机分子的故事之外没有任何余韵。最后,章子怡单元,唯一好好刻画了母亲,也是唯一描写了女儿传承。虽然说这是“父辈”,天然的排除了女性,但我们不应该遗失女性表达。

  • 敬书君 1小时前 :

    一辈子不碰就不能活啦?人家华夫人吃完含笑半步颠之后都准备一辈子不笑不走路了呢。 | 去吧,早看腻了你演的邦德了。罗杰·摩尔和皮尔斯布鲁斯南的邦德才是我心里的007。

  • 卫浩祈 1小时前 :

    可能比11月要上映的新生化危机更贴近生化危机。前半段真的还不错,似乎在和我对话,把我吊起来后,后半段又来迪士尼漫威系搞笑反派了😂 Lea变娇妻,00Q玻璃渣里找糖。害,终于结束了,我迫不及待想看黑妹007接班了(不是反话)。长评明天写。

  • 司空长旭 3小时前 :

    我理解 这是最后一幕了 重温五部曲 我似乎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人会睡着 因为他们忘记的东西太多了……或者说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 岳平文 5小时前 :

    章子怡执导的这个短章很好,最让我赞叹的就是她试图传达的情感的丰富性。为了不让孩子担惊受怕,爸爸曾告诉孩子,自己的职业是诗人,在天上写诗。为了这首诗,爸爸用生命做了燃料。这生活看起来本没有什么诗意,丧夫之痛,独自抚养孩子,在戈壁滩秘密坚持科研事业,死亡、苦难、不为人知,她本可以这样讲述这个故事。但她的诗却说,“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 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 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而你,我的孩子/ 是让我们想要创造新世界的开始”

  • 何琼岚 4小时前 :

    “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打中了我的灵魂

  • 奉月朗 2小时前 :

    是万万没想到哭了半场的程度…前两个故事几乎全程哭…章子怡的诗确实惊喜👏🏻

  • 平修齐 0小时前 :

    第一个单元吴京《乘风的拍摄视角和叙述方式真的太惊艳了呜呜呜,第二个单元章子怡的《诗》直接戳爆泪点呜呜呜,好喜欢那句“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 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

  • 开寄松 8小时前 :

    四个故事我都很喜欢,电影分别代表了过去,近代,当代,未来,也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 卫园林 6小时前 :

    《诗》>《乘风》>《鸭先知》>《少年行》,看了开头30分钟就觉得赢了《长津湖》啊。

  • 卫一凡 6小时前 :

    我的孩子

  • 务逸美 5小时前 :

    寰映太阳宫IMAX 激光厅8:30早场2D ☑️ 160分钟没上厕所✌️看哭了😭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

  • 图门语蕊 2小时前 :

    其实还行吧,虽然007有孩子和为女人而死很扯,以及下一任007更扯,但还不算扯得太过分,基本水准还是有的

  • 廖山菡 4小时前 :

    虽然片名叫“父辈”,但是全篇没有“爹味”。最喜欢第二篇《诗》,在三个男导演的作品中显得风格纤细又坚韧。

  • 旭初 2小时前 :

    一共有四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这么赞,没有一个是拉跨的

  • 东思默 6小时前 :

    参加了《我和我的父辈》首映礼。我的我的系列第三年,中国父辈这个主题比前两年更细,也更具体。全篇四个部分看完,可以说是,太好哭了,泪点太多了!乘风深沉的父爱开始,眼泪就哗啦哗啦得流;诗的小演员爆发力太强;鸭先知笑点不断;最后的少年行,第一分钟还看得有些雾水,结果发现这个主题简直太棒了,新颖且天马行空,不愧是沈腾导演,看得我一边哭一边笑。爱了爱了,今年的“我和我的”一定要看,精彩!

  • 坚曼珠 3小时前 :

    唯一無涉生生死死的徐崢部分,也顯然帶來了最好的觀感。其原因除卻徐崢的導演技術同演技,以及一以貫之的對上海弄堂“小男人”的關注和著墨,更重要的是當代大部分觀眾更容易認同徐崢拍攝的時段及所傳達的價值。而相比之下,我們還很難找到重新講述戰爭與革命時代中國經驗的新鮮邏輯和手段,即便是在國人已對那套“大時代”的舊話語感到極度疏遠、拒斥乃至質疑的情况下。但正如廣告從有政治風險的破冰事物,到今天已為人們習以為常以至甚為反感;早早買房“上車”者從人人豔羨的對象,到今天常被視為阻礙城市社會階層流動的既得利益者,觀眾對這套對市場化加以歌頌的話語邏輯,可能也會經歷一個從樂見到厭倦再到批判的過程(參見不少知乎網友對徐崢部分的通俗政治經濟學批判)。届時,徐崢的故事恐怕也需要找尋新的講述方式。2021年10月12日於太古倉。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